标榜“微利”的深圳中小学生校服突然大幅涨价,引来了许多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投诉。昨天一天,民生热线就接到数以百计家长的投诉电话,其中不乏对校服供应“生态圈”和重新招标过程的知情者。
一位知情人报料称,由于缺乏监管,生产厂商在校服材料等方面屡屡做文章,以致校服出现质量变差等问题。“重新招标,就是为了提价,招标后的做法已经作了证明。”该知情者说。
“中标企业多找外包”
这两天本报接到大量家长投诉校服的各种质量问题。知情人称,这并不奇怪,因为中标厂家大都将校服的加工外包出去,有些厂商一个款式还包给了好几个厂,这其中就不乏一些资质不够全的企业。
他告诉记者,校服本身对设计环节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不高,但不少外包工厂本身资质可能就不完善,所以校服制作出来出现质量问题也是难免。
款式统一面料参差
该知情人告诉记者,早在2001年深圳首次公开招标校服企业,5家校服厂商中标,“其实在那次招标过后的一两年内,深圳学生校服的质量还是不错的,但现在只是外表一样,但不同厂家的用料不一样,非常混乱。”
据他透露,教育部门当初规定要求校服中的礼服、衬衣面料须具备“CVC”(英文缩写,意为以棉为主的混纺织物,混纺比中棉高于50%)标准,当时深圳面料厂商的价格在行业内略高,约为5。5元/米。
知情人说:“大概从2003年之后,校服厂商为降低成本,都转从外地采购同样有‘CVC’标准的面料,每米价格要少0。8元左右。但异地采购的面料无论是厚度、密度还是色度上多大幅缩水,较深圳的面料差了不少。”
知情人士说,“薄就不说了,颜色也是暗黄色,贴身穿着会很不舒适,根本达不到真正的‘CVC’高标准,如果有旧的校服和现在的比对,可以清楚看到差距,这些服装可是孩子们每天都穿在身上的。”